移动博物馆·科学零距离 |《鳍翔浅底》游进理工大附小课堂
发布时间:2025-04-02

3月24日下午,春风携着知识的种子飘进理工大附小校园!《鳍翔浅底》科普讲座火热开启,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水生生物的奇妙之窗。这场集知识讲解、标本展示、互动问答于一体的“移动博物馆”,让科学跳出课本,与孩子们零距离对话!
本次讲座由蓝色精灵志愿者李欣宜倾情主讲。讲座现场,她化身“科学导游”,以生动的语言和专业的视角,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水下探险”。首先,主讲人为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鱼类的身体形态,通过对比不同鱼类的体型、鳍形与生存环境的关联,生动展现了自然选择的智慧。小朋友们听得入神,纷纷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。在观察各种鱼类标本时,连平时害羞的同学也积极举手,踊跃分享自己的发现,现场气氛热烈而充满互动。
接下来,讲座聚焦于长江濒危水生动物,如中华鲟、白鱀豚等“水中国宝”的故事。主讲人不仅讲述了这些珍稀物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,还深入浅出地科普了保护措施,如“就地保护”“迁地保护”以及“开展相关科学研究”等。小朋友们认真聆听,将相关知识牢牢记在心中。更令他们兴奋的是,主讲人带来了精美的鱼类标本和震撼的鱼类摄影大片,仿佛将他们带入了长江的水下世界,甚至能感受到长江生命的脉动。这场讲座不仅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,更激发了他们对自然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针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,主讲人为小朋友们精心设计了一个难度适中的问答环节。面对提问,孩子们纷纷化身“水生小百科”,踊跃抢答:“我知道!白鱀豚的胸鳍像手掌的形状!”“中华鲟洄游是为了生宝宝!”现场举手的身影此起彼伏,气氛热烈而活跃。答对问题的“科学小达人”还获得了特制礼物——江豚3D钥匙扣,既萌趣又充满纪念意义。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将礼物挂在书包上,兴奋地表示要“带着长江朋友回家”。
移动博物馆·科学零距离。科普讲座不仅让孩子们将课堂知识深深印入脑海,更点燃了他们心中对自然生态的无限热爱与守护之情。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,心中种下了保护长江、守护“水中国宝”的种子,为未来的生态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希望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