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2025年科普讲解大赛圆满落幕
发布时间:2025-04-28

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(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摄)
4月26日下午,由校团委、校科学技术协会和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25年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图书馆金圣报告厅举行。24名来自各学院、部门的师生选手同台竞技,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,将专业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。校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姚江林出席活动并致辞,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覃瑞、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会长刘先国等7位专家应邀担任比赛评委。
姚江林在致辞中强调,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、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新时代科普不仅要传递知识,更要激发大众对科学的热爱。他希望选手发挥专业优势,用生动鲜活的方式诠释科学魅力,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温度与价值。他肯定了校团委、校科协和博物馆协同联动,构建"训-赛-培"一体化机制,鼓励在场师生和全校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,灵活运用多种方式,积极投身科普事业,共同构建学校全域科普大格局。
赛场上,选手们秒变 “知识魔法师”,围绕“科普校园,融创致新”这一主题依次登台,用奇思妙想打破学科壁垒,将硬核知识化作趣味科普大餐。校医院姚婷化身 “急救指挥官”,伴着《最炫民族风》节奏,用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把心肺复苏变成 “校园生存必备技能”;水产学院李炜绮化身 “海洋探秘家”,从鱼皮治烧伤的古老智慧讲到现代科研突破,解锁大自然的 “天然药房”;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黄加怡带着 “蝉鸣方言大赏” 登场,带观众穿梭南北,解密蝉类 “小乐器” 里藏着的声学黑科技。
在自然科学主题展示后,更多精彩的科普内容接连登场。从人体健康到微观世界,从生物仿生到医学影像,更多选手带着 “知识盲盒” 惊喜登场。校医院张艳以亲身经历为引,化身 “健康守护者”,手把手教家长用简单方法筛查脊柱侧弯;化学学院杨晨茹变身 “微观翻译官”,把核磁共振原理编成 “量子芭蕾剧”;动科学院李卓盈带领大家走进猫头鹰的 “静音王国”,拆解羽毛结构里的降噪黑科技;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乐则化身 “白蚁侦探”,揭开千年古训背后的生态谜题;校医院陶星星摇身一变成 “影像解码大师”,用趣味比喻教观众读懂 X 光片里的健康密码。舞台上选手们各出奇招,掀起一波又一波 “知识风暴”,或借生活场景设疑,或用流行文化类比,将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“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”的科普盛宴,生动诠释了“科学就在身边”的无穷魅力。
经过激烈比拼,化学学院解博涵凭借《青年非他色,靛蓝有玄机》主题讲解荣获一等奖,吴迪、李卓盈获得二等奖,陶星星等8人获得三等奖,另有13名选手获优秀奖,校医院获组织奖。
一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
(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摄)
二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
(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摄)
三等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
(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摄)
组织奖获奖单位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
(学通社记者 张星宇摄)
大赛组委会表示,本届科普讲解大赛实现了三大突破:参赛群体更加多元,涵盖教师、实验员、医护人员等;选题范围更广,涉及农、理、工、医、文多学科交叉;表现形式更新颖,引入情景剧、实验演示等创新手法。这场融合知识、创意与情怀的科普盛宴,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优秀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,彰显了学校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责任担当。
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化科普工作创新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更多华农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