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物“干饭”那些事!《温驯家园》科普讲座走进洪山一小书城路分校
发布时间:2025-11-18

当课堂搬进“动物美食天地”,当课本知识邂逅鲜活的自然奥秘,一场关于“五畜”与特殊动物饮食习惯的趣味科普之旅,在洪山一小书城路分校欢乐开启!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讲解员李昕琪带着精心准备的知识“干货”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又“涨知识”的科普课。
课堂一开始,“你家宠物或见过的动物喜欢吃什么?”的互动提问,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。大家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观察,在你一言我一语中,自然走进了动物的饮食世界。讲解员告诉孩子们,每一种动物的饮食习惯,都是千万年进化而来的生存智慧——牛吃草、狗吃肉,看似平常的选择,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学问。
“五畜”作为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伙伴,成为本次科普的重点内容。
“牛有几个胃?”“猪为什么总爱拱土?”“鸡吃石子会肚子疼吗?”带着这些充满童趣的疑问,孩子们跟随讲解员的讲解探索答案:
原来,牛是拥有四个胃的“反刍大师”,每天要花8小时反复咀嚼食物;羊的反刍频率比牛还高,是名副其实的“嚼口香糖”专家;猪是几乎什么都吃的“杂食大王”,拱土不仅是本能,更是为了寻找矿物质、补充营养;鸡没有牙齿,全靠吞食小石子在肌胃里磨碎食物;而狗狗锋利的犬齿和强酸性胃液,则揭示了它们食肉天性的秘密。一个个新奇的知识点,搭配形象的比喻和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举例,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。
除了熟悉的五畜,特殊食性动物的趣闻更让课堂惊喜不断:通过食用软粪补充维生素的日本野兔,啄食泥土以解毒的黄翅斑鹦哥,利用毒草进行自我防御的虎木蛾幼虫,靠吸食鸟类眼泪补充钠元素的泪食蛾,还有通过吃土缓解腹泻的红毛猩猩……这些颠覆认知的动物习性,让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,纷纷感叹:“原来动物的饮食这么奇妙!”
互动问答和知识小测验环节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孩子们踊跃举手、积极抢答,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,感受科普的乐趣。最后的“动物美食配对”游戏,让大家在动手连线中,再次回顾不同动物的饮食偏好,将知识点深深印在脑海里。
此次活动中,讲解员李昕琪将专业的科普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趣味内容,既满足了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,也让大家懂得了“动物饮食=生存智慧+身体结构+环境适应”的深层道理。
保护动物,从了解它们的“美食”开始。未来,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将继续带来更多优质的科普活动,让自然科学走进更多校园,点亮孩子们的探索之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