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芳华 | 枳——南橘北枳的故事

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26


南橘北枳

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南橘北枳,是说橘树栽在淮南就是甜的橘,栽在淮北就是涩的枳,指环境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。

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、水土条件真的能够让一种植物所结的果实发生异变吗?橘和枳到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呢?今天,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看看人们对于南橘北枳的讨论及认知演变吧。


早在春秋时期,就有了南橘北枳的讨论。儒家经典《周礼》中提出橘逾淮而北为枳认为是橘和枳是相同的植物,只是地理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了变化。

而《晏子春秋》中晏子的机智则让南橘北枳的说法更有盛名。《晏子春秋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,楚王设宴招待晏子。酒到酣时,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。楚王问:"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?“答到:"是齐国人,犯盗窃罪。楚王看着晏子说: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?”晏子以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来回应,说明是水土关系造成的结果,借此讽喻是楚国风气不好,才使来到楚国的齐国人开始偷盗,让楚王自取其辱。《晏子春秋》沿用了《周礼》的说法,并进一步强调了橘和枳叶片相似,但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。

虽然这样的辩解在文学领域非常精妙,但在科学方面却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让人信服,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样的说法。

西汉刘安等在《淮南子》、西晋张华在《博物志》中就表示了不赞成的观点。唐朝的陈藏器研究了江南江北橘和枳的分布特点后,在《本草拾遗》中提出江南有橘和枳,江北只有枳,这是品种的差别,而非土地原因带来的变异,表达了对南橘北枳的质疑。宋朝的车若水提出,用橘子嫁接枳,枳才会变成橘,如果不嫁接,枳种在哪里都是枳,用嫁接和种植的实际经验否定了南橘北枳的合理性。到宋代为止,关于南橘北枳的争论才终于有了较为统一的认知,即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植物。


如果晏子来到现代学习植物学知识,他就会知道,在现代植物分类中,橘和枳是不同的两种植物。橘是芸香科柑橘属的植物。枳原为芸香科枳属,不过新的植物分类系统合并了枳属、金柑属和柑橘属。现在橘和枳是同科同属的植物,但仍为两个物种。

在果树的相貌上,橘和枳有明显的区别。橘个头大,枳要明显更矮小一些;作为一种常绿树,橘总是绿色的,而枳在冬天就会落叶,变得光秃秃的;橘极少有刺,枳的枝上布满了利刺;橘的叶子是一片小叶连一片大叶的单身复叶,枳则拥有一小片叶子连三片大叶的指状三出复叶;橘的果实酸甜可口,枳是果实苦涩难言……

枳虽果实酸涩,但并非一无是处。枳身上长满了刺,种下就是天然的绿篱围墙。此外,枳还可以做砧木,为橘提供更适宜的条件,具有丰富的使用价值。在医药领域,枳也是重要的药材,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。

正是因为前人的质疑和探索,今天的人们才能轻易分辨南橘北枳仅仅是个富有哲理的故事,才能分清橘和枳,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。看来,古代圣人的话也不能全信,仔细思考,认真求索,也许有一天,你也能给圣人纠正错误。

小知识:枳的读音不是四声,而是三声 zhǐ哦。



首页
本馆概况
新闻快讯
服务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