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儒艮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,因其哺乳时用特化的鳍肢拥抱幼仔,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,宛如人在水中游泳,所以被称为“人鱼”。成年儒艮平均身长在2.7米,最大的可以达到3.3米。它们体形似鲸,呈纺锤形;皮肤较为光滑,有稀疏细软的短毛。儒艮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水域,多在沙泥底质多青苗、海藻的浅海滩涂生活,以海藻、海韭菜、蕨藻等多汁水生植物为食。虽然它们有着庞大的身躯,但生性害羞,只要稍稍惊吓,就会立即逃避。
傻傻分不清的儒艮与海牛?
生活中,有人经常会分不清儒艮与海牛,对着一些视频中的儒艮叫海牛,那它们真的很难分辨吗?其实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,虽然海牛和儒艮都同属海牛目,但海牛属于海牛目的海牛科,儒艮属于海牛目的儒艮科,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分支。
那对于不熟悉儒艮和海牛习性特征的人们来说,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分辨它们呢?最直观的一个判断方式,就是看它们尾巴的形态:海牛的尾巴是蒲扇形,而儒艮的是月牙形。此外,还可以观察两者的进食区别:儒艮主要摄食底栖沉水植物,而海牛的食性则要广很多,不仅会吃沉水植物,也会吃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。

儒艮与海牛的区别
图片来源:中山大学海洋科学
“美人鱼”的劫难
在世界范围内,儒艮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有大量分布。在我国,历史上在广西合浦县的海面有一定数量的分布,结合儒艮的习性和古代文献记载的“南海有鲛人,身为鱼形”,有学者认为儒艮就是我国传说中的鲛人,也就是美人鱼。
曾经我国沿海是可以发现儒艮身影的,由于海草资源被破坏,缺少适合栖息的海草床,外加20世纪50年代沿海渔民为了食物来源捕杀过儒艮,被称为“美人鱼”的它们远离了在中国唯一生活的海域。1992年我国在广西合浦成立了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面积350平方公里,是迄今唯一的儒艮保护区。然而保护区的建立并没有扭转儒艮数量减少的趋势。直到2008年,海南文昌市椰林码头发现的儒艮尸体,是我国最后关于它的确切记录。

正在进食海草的儒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