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快讯 > 新闻快讯

《大地宝藏》科普讲座走进洪山一小书城路分校:解锁“石头”里的远古密码

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17



你见过藏在石头里的“远古生物明信片”吗?那些沉默的石头,可能封存着恐龙的足迹、三叶虫的外壳,甚至是亿万年前植物的叶片印记。10月16日,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科普团队的李书彦、徐青云两位老师,带着“大地宝藏”主题科普讲座走进书城路小学,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。





百万年“时光胶囊”养成记




化石是研究古生物、记录亿万年前时光印记的“时光胶囊”,每一件都弥足珍贵。讲座伊始,李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展示了菊石等化石的图片,并围绕化石如何形成,将“生物死亡→快速掩埋→矿物质渗透→石化作用→地壳运动”这五个环环相扣的阶段向孩子们娓娓道来,令小朋友们大开眼界。“原来化石形成的生物死后要盖上‘泥沙被子’呀!”互动环节里,有孩子对化石形成过程中“快速掩埋”环节的理解新奇又切实,课堂上充满了获取新知的快活气氛。





认识化石 “大家族”




“了解了什么是化石,那大家说恐龙脚印是化石嘛?” 徐老师展示出准备好的标本照片,给孩子们介绍化石的“家庭成员”:琥珀里的小昆虫是“实体化石”,就像被冻住的时光;恐龙脚印是“遗迹化石”,能看出它们跑得多快;还有看不见的“化学化石”,是生物留下的分子痕迹。认识不同种类化石后,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多学习化学知识,探寻多样化石。





化石里的地球小秘密




“化石还是地球的‘历史书’,能记录古代气候、环境,还能还原生物群落结构呢。” 徐老师用珊瑚化石举例:珊瑚通常生活在温暖、浅海且光照充足、水质清澈的环境中。如果在岩石层中发现大量的珊瑚化石,就可以作为指示古代气候的“晴雨表”,说明该地区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温暖的浅海,当时的气候也具备温暖湿润、光照充足的特点。

讲座尾声,当李老师问孩子们“怎么保护化石”时,孩子们纷纷支招:“不随便挖石头”“告诉爸爸妈妈化石很珍贵”。两位老师笑着点头:“没错,保护化石就是保护地球的记忆。”

讲座在孩子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,不少孩子还围着老师追问“下次的科普内容是什么呢?”,他们眼中闪动着好奇的光芒。承托着这份好奇心,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将继续带着“移动科普课堂”走进更多校园,让更多孩子发现科学的乐趣,让探索远古的种子在心里慢慢发芽。




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
首页
本馆概况
新闻快讯
服务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