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博物馆·科学零距离《温驯家园》科普讲座走进理工大附小
发布时间:2025-04-03

你是否留意过碗中的一粒米?它们从何而来,又如何成为人类的主食?而陪伴我们千百年的牛羊鸡犬,如何从荒野生灵变成与人类共筑家园的忠实伙伴?4月1日下午,我馆“移动博物馆·科学零距离”系列科普课堂走进理工大附小,为孩子们带来《温驯家园》主题课程,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了“五谷六畜”背后的文明密码。
本次讲座由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讲解员陈玉坤主讲。“五谷是哪五谷?”讲解员以问题开场,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:“水稻、小麦!”在一片热闹声中,知识的脉络逐渐清晰。
原始社会人类通过野外采集果实充饥,自然支配着原始人的生活。而一万年前人类偶然发现野生稻谷,并学会播种、定居生活,这才有了原始种植业的发展,让人类告别了“靠天吃饭”的漂泊生活。
稻、黍(黄米)、稷(小米)、麦、菽(豆类),这些看似普通的作物,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根基。随着作物选育技术的提高,吃饱饭再也不是人类生活的难题。
“六畜中谁是人类第一个朋友?”面对这个问题,有孩子大喊:“是狗!”。没错!早在1.5万年前,狼被驯化成狗,成为人类的忠实狩猎搭档。
野猪变成憨厚的家猪,野鸡成为产蛋能手,还有被驯化来耕田的牛……讲解员详细为小朋友们讲述野生动物被驯化的过程。然后以我校熊远著院士选育的湖北白猪为例,向孩子们解释品种选育的重要性。
主讲人还带领小朋友走进现代家禽家畜的世界,认识很多常见的牛羊鸡犬。本次课堂主讲人还带来了一个鸡蛋和鸸鹋蛋,孩子们通过触摸蛋壳的纹理和对比大小的差异,认知到家禽的多样性。
短短一节课,孩子们从五谷六畜中读懂了祖先的智慧,窥见了驯化的科学。下一期《栏圈妙手》将带大家探索动物医学的奥秘,看现代科技如何守护“温驯家园”,敬请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