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芳华|深山里的“心脏医生”——穿心草

   发布时间:2025-07-22


物种名片

中文名:穿心草

拉丁名:Canscora lucidissima

物种分类:龙胆科-穿心草属




你是否见过一种叶片中央自带“心形窗口”的神奇植物?它既能在岩石缝隙中绽放生机,又能走进药房缓解病痛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藏在深山里的“双料医生”——穿心草。





01

初见惊艳:

叶中藏心的自然奇迹




undefined


在自然界的草本植物家族中,有一种身形小巧却独具特色的一年生植物,它的高度通常在10到30厘米之间,全株光滑无毛,给人干净清爽的感觉。穿心草最引人注目的,是它叶片中央那个规则的圆形贯穿叶,远远望去,像一片绿叶捧着一颗“心”,又似天然雕琢的翡翠窗口。

再凑近看,它的茎是黄绿色的,直直地往上长,圆柱形的身子分出不少细弱的枝桠。底部的叶子一对一对的,带着短柄,呈卵形;往上一点,茎秆中间和顶部的叶子,直径大约7-20毫米。叶面是鲜亮的绿,背面偏灰绿,上面还清晰地布着网状纹路。

每年8月,穿心草抽出细细的花茎,上面开出一丛丛小花,还有叶片状的小苞片相伴。这些花长得很规整,5个瓣,花萼像个小铃铛,长5-6毫米,薄薄的萼筒上顶着几个不整齐的小三角齿,1-1.5毫米长。花冠也是铃铛形,白或淡黄色,长6-8毫米,花瓣裂片整整齐齐的,像把小勺子,顶端圆圆的,活像挂在绿丛里的小风铃。

等花谢了,就结出宽矩圆形的蒴果,藏在花萼里,长4-5毫米。里面装着好多扁扁的黄褐色种子,0.4-0.5毫米大。等果子熟了,轻轻一碰就裂开,这些小种子就乘风飞走,找新的岩缝安家。

如果你在广西、云南的石灰岩山区徒步,不妨多留意山坡较阴湿的岩壁下或石缝中——这位“叶中藏心”的精灵,总爱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悄悄绽放。




02

药食同源:

千年传承的养生密码

undefined

穿心草的名字,藏着它与人类健康的深厚缘分。在壮乡民间,它被称为“穿心菜”,而《本草纲目》则记载其“味苦性凉,主心胃积热”,是流传千年的“双效药”:

01

治“心病”

现代研究发现,穿心草含有的“穿心草内酯”能抑制炎症因子,对病毒性肝炎、胆囊炎等肝胆湿热症有辅助治疗作用,仿佛能为“燃烧”的内脏“降温”。

02

疗胃痛

它的提取物能缓解胃肠道痉挛,民间常用其煎水饮用,对付因饮食积热引起的胃痛、胃胀,效果显著。

不过,这位“医生”可不能随意“出诊”:新鲜穿心草性凉,脾胃虚寒者需慎用;野生植株严禁采挖,如今药用多来自人工培育。





03

生态故事:

岩缝中的生命舞者


undefined

穿心草是喀斯特地貌的“原住民”,一生都与岩石为伴:

01

破岩而生

它的根系纤细却坚韧,能分泌微量有机酸,缓慢溶解石灰岩表面的矿物质,从中汲取钙、镁等养分,在寸土不生的岩壁上开辟生存空间。

02

共生智慧

根系周围常伴随着一种特殊的放线菌,这种微生物能帮助穿心草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,而穿心草则为放线菌提供生长所需的碳水化合物,堪称“岩缝里的互助小组”。

穿心草,这个集自然奇观、药用价值与生态智慧于一身的植物,像一则写给人类的寓言:每一种生命的独特形态,都是千万年适应环境的智慧结晶。保护它们,就是守护大自然留给我们的“生存启示录”。


01

穿心草主要生长在哪些地方,其生长环境有什么特点?


穿心草主要生长在广西、云南的石灰岩山区,多分布在山坡较阴湿的岩壁下或石缝中,是喀斯特地貌的 “原住民”,一生与岩石为伴,能在岩石缝隙等贫瘠环境中生长。

穿心草主要生长在广西、云南的石灰岩山区,多分布在山坡较阴湿的岩壁下或石缝中,是喀斯特地貌的 “原住民”,一生与岩石为伴,能在岩石缝隙等贫瘠环境中生长。



首页
本馆概况
新闻快讯
服务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