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本馆概况
新闻快讯
数字展厅
陈列展览
展品精粹
姜昊科普工作室
文创产品
参观指南
水雉有着修长的脚趾和轻盈的体态,这让它能够在睡莲、芡实等水生植物的叶片上自如行走,仿佛在水面上翩翩起舞。它那优雅的姿态,犹如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旋转跳跃,每一步都充满灵动之美。其羽毛色彩也十分丰富,繁殖期的水雉,头、前颈洁白,后颈金黄,背部到尾部的羽毛颜色为黑褐色至浅棕色,可能带有绿色光泽,尾羽修长(长达25-35厘米)且为黑色;非繁殖期,头部和背部为暗绿色至棕褐色,颈部两侧有黑色条纹,尾羽也明显变短,仅11-...
READ MORE在植物学的广阔领域中,薄荷(Mentha)作为唇形科(Lamiaceae)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与人文价值,构建起连接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的桥梁。物种名片中文名:薄荷拉丁学名:Mentha spp.分类:唇形目-唇形科-薄荷属01植物分类学:薄荷属的物种分化与演化薄荷属包含约30个原生种及数百个杂交品种,其分类学特征具有显著多样性。通过形态学研究发现,不同种薄荷在叶形(卵形至披针形)、腺毛密度、花序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,...
READ MORE如果你在深海中看见一个庞然大物缓缓游过别害怕,那可能是一只棱皮龟!物种名片中文名:棱皮龟拉丁学名:Dermochelys coriacea分类:龟鳖目-棱皮龟科-棱皮龟属01海中巨兽棱皮龟,龟如其名,背部有5-7行纵棱,腹部有5行纵棱,由于其背部没有和其他龟类一样的“龟壳”——即坚硬的角质板,而是以柔软的革质皮覆盖全身,因此也有一个别称叫做革龟。其四肢呈桨状,无爪,且前肢长于后肢,前肢更为发达。成年棱皮龟体背呈暗棕色或黑色,分布有黄色或白色的斑点,...
READ MORE雪豹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,故名“雪豹”。成年雪豹体型略小于金钱豹,尾巴长度约为头体长度的3/4。它们全身覆盖灰白色皮毛,密布黑色斑点和环纹,宛如雪地中的天然迷彩。雪豹凭借一身保护色,常沿山脊和溪谷的固定路线活动,昼伏夜出,不易被发现。它们独居在海拔2500-5000米的裸岩,主要以岩羊和北山羊为食,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,也是衡量生态健康的“活指标”。雪豹有“雪山之王”之称,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、帕米尔高原、...
READ MORE番石榴(Psidium guajava),又称番石榴、鸡屎果等,是桃金娘目桃金娘科番石榴属的常绿乔木或灌木。番石榴植株可高达10米,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,长6-12厘米,叶面粗糙,揉碎后散发香味,这一特征与桃金娘科植物普遍含芳香油的特点一致。花瓣白色,花期集中于夏季。果实为浆果,形状多样,直径3-8厘米。果皮颜色随品种变化,未成熟时青绿色,成熟后转为黄绿色或粉红色。果肉颜色因品种而异,常见白色、粉色或红色,中心胎座肥厚多汁,...
READ MORE如果水果界也有“时间胶囊”,黄皮一定是藏满故事的宝藏。透过它金灿灿的外衣,似乎能听见岭南古道上商队的驼铃,看见药农在深山采撷的剪影——这颗小小的果子,从《本草纲目》的墨香中走来,而今以“果中陈皮”的身份,再次成为养生新宠,这场穿越千年的奇遇,值得我们一探究竟。01一颗果子的『三重身份』# Clausena lansium (Lour.) Skeels #·自然界的“酸甜魔法师”黄皮是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,果实如拇指大小,外皮金黄薄脆,果肉晶莹剔透,...
READ MORE· 磨难铸就的香韵传奇·沉香并非是树木本身所具有的天然香料,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,由瑞香属植物受到外界伤害,如虫蚁噬咬、刀斧砍伤或真菌感染后,树木自身启动自我保护机制,分泌出的树脂,树脂与木质结合并经过长时间沉积,最终形成沉香。这个过程极为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,少则数年,多则数十年甚至上百年。在这悠悠岁月中,树木历经磨难,将伤痛转化为独特的香韵。每一块沉香都是独一无二的,其形成的环境、受伤的程度以及时间的沉淀,...
READ MORE形态特征古氏龟蟾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蛙类,其体型圆润、四肢粗短,给人一种“外星生物”的错觉。它们体长在4.5—5.5厘米之间,体宽几乎与体长相等;皮肤光滑,呈红褐色或橙褐色,背部带有微弱的斑点或条纹。龟蟾前肢短而粗壮,具备强健的肌肉和短钝的趾端,专门用于挖掘,后肢相对较短,不适用于跳跃。因此龟蟾更擅长在陆地上爬行。生活习性龟蟾主要栖息于西澳大利亚的沙漠和半干旱地区,高度适应地下生活,几乎终生生活于地下。与大多数蛙类后肢挖掘的方式截然不同,...
READ MORE榴梿属于锦葵科榴梿属,是一种常绿乔木,树高可达25-50米,果实成熟期主要在夏季。榴梿的果实硕大,外壳布满坚硬的刺,内部果肉呈金黄色或乳白色,质地柔软,气味浓烈。榴梿的花朵通常在夜间开放,并由蝙蝠授粉,这是其独特的繁殖方式之一。榴梿因其独特的气味、丰富的口感和高营养价值,被誉为“水果之王”。榴梿主要分布于东南亚,全球已发现30多种榴梿,其中约9种可供食用。最受欢迎的品种包括泰国的“金枕”(Monthong)、马来西亚的“...
READ MORE沙漠的“极端生存专家”沙拐枣的生存智慧始于一场精妙的“器官革命”——其叶片退化成鳞片状结构,紧贴枝条表面,如同一层天然防晒衣。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叶片的蒸腾面积,减少水分流失。面对戈壁的极端缺水环境,它的主根可以探入3米深的地下汲取水分,水平侧根则呈网状铺展,形成大面积的吸水网,在干旱的沙漠中寻找生命的力量。从塔克拉玛干到古尔班通古特,在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的绝境中,沙拐枣用发达的地下根系编织成“生命网络”...
READ MORE